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

對於這片土地只要用心付出,自然而然會有好的回報


「寶山有機農場」,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東北角的福興里,該里四週環山,環境優美,土地肥沃,農場主人陳東寶先生,目前以農為業,本著淨化土地、愛護自然資源與倡導環境之原則,很早便開始採用有機栽培的方式栽種。
    到目前為止,已栽種甘藍、包心白菜、結球萵苣、蘿蔔、筊白筍、芋頭、球莖甘藍、大心芥菜、牛蒡、花椰菜、青花菜、蕃茄、茄子、甜椒、辣椒、玉米、胡瓜、花胡瓜、苦瓜、絲瓜、南瓜、冬瓜、菰瓜、隼人瓜、扁蒲、毛豆、粉豆、敏豆、草莓等有機作物。陳東寶先生認為有機農業的成功最主要的關鍵,應該在於健康的土壤。東寶先生師承綠生團隊,學習透過改良的EM技術(綠生農法控制土壤微生物族群,維持有益微生物的共生發展,而不致造成腐生菌的滋生;引入特殊的微生物光合菌、EM菌、蘇力菌於厭氧系統中,有效的利用一般對細菌有害的物質,如氨態氮或硫化氫,作為生長的基質而將其從系統中轉化移除,使其能與其他的益生菌,如乳酸菌與酵母菌,在厭氧系統中快速的共生繁殖;而乳酸菌與酵母菌,則協助提供一個酸性的生長環境,以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生長。綠生農法將這些高密度的益生菌液混合於固體資材中,使其在厭氧環境中發酵,所以可以在短的時間內,製備出具有高生物能量的有機肥料從而改良土壤的有機質來源。
        對於土地不添加農藥及化肥的堅持,陳東寶先生通過了FSI暐凱國際檢驗公司的驗證評鑑,在當地農戶中率先成為有機認證的農戶;友善對待植物生長的土地,土地自然會滋養植物茁壯和傑出豐富的善果,陳東寶先生希望藉由自然無毒的操作技術與效益,改變過去使用化學肥料、農藥的慣性農耕方式,重拾土地生機,回到傳統故有與土地共生、永續發展的農作思維,進而讓更多的消費者,體驗來自原鄉的無毒精緻農產品!

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

自然農法栽種~最安心健康的良山有機蔬菜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照片來源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
「良山有機蔬菜農場」位於桃園縣龍潭鄉的最南郊邊陲的高原村,農場主人陳吉富先生運用自然農法栽種,依循著大自然的法則,秉持維護土壤生機及確保水源品質,減少對環境及食用人健康的負擔,以堅持的信念栽培健康的有機蔬。他為了維護土壤生機,以有機質肥料取代化學肥料;對於病蟲害防治,以蘇力菌微生物防治法,套袋、黃色粘板、捕蟲燈等物理方法來做防治。這些栽培方式可避免河川、湖泊、水庫農藥累積或優養化現象,確保水源品質,減少對環境的負擔。

農場主人陳吉富先生早年是位風水師,因為親友為末期病患,聽說有機蔬菜對病人有益,也感嘆到人生的無常,就離開都市返回鄉下,開啟了有機耕種的旅程,專門生產短期有機葉菜類蔬菜,到目前為止,已栽種甘藍、包心白菜 、結球萵苣、半結球萵苣、包心芥菜、白菜、油菜、靑江菜、芥藍、芹菜、蕹菜、菠菜、萵苣、 茼蒿、菾菜、青蒜、蔥、韭菜、甘藍菜苗、葉菜甘藷、莧 菜、蘿蔔、胡蘿蔔、薑、芋頭、大心芥菜、嫩莖萵苣、花椰菜、靑花菜、番茄、茄子、甜椒、辣椒、玉米、胡瓜、花胡瓜、苦瓜、絲瓜、冬瓜、南瓜、豌豆、敏豆、木瓜、皇宮菜、香椿、紫蘇、九層塔、黃花箭芝。他曾在民國88年獲農委會表揚「全國十大傑出農民」、台灣省模範農民,92年龍潭地區優良產業楷模等多項獎勵,堪稱轉型最成功的農民。

良山農場透過FSI暐凱國際有機驗證,從種苗、資材管理、栽培、生產、包裝、標章都符合有機生產標準程序,栽種過程中完全不使用農藥、化學肥料、生長激素等物質;也沒有殺蟲劑、除草劑與重金屬等污染。而在土壤、水源、作物同等健康的條件下,持續為有機農業付諸心力,讓消費者能享用到最安全、最安心、最貼近健康的有機蔬菜,給下一代更健康、純淨、無污染的生­活環境。